亲子在线:今日吃瓜 网红黑料-黑料吃瓜网.su永久有效-做街坊们的“健康管家”,她把专科护理服务送上门
社区医务工作者就像街坊们的“健康管家”,他们最懂街坊邻居的情况,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这种关系是日复一日攒出来的信任,是独属于社区的温度,是浸在柴米油盐里的、没有消毒水味的医患关系。

陈睿对居民进行健康讲座 受访者供图
近日,澎湃新闻记者从上海市杨浦区获悉,在杨浦区的医疗卫生领域,就有这样一位杰出的护理工作者默默耕耘在社区护理的第一线,她就是陈睿——一位两届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一届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的荣誉获得者,杨浦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护士长。
守护“家门口”的居民健康
2024年,对陈睿而言,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她的不懈努力下,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创建成功,这标志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作为该护理中心的负责人,陈睿从规划布局、团队建设到服务流程的优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陈睿看来,“家门口”的专科护理服务因其便捷性和“人情味”,对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0多岁高龄的许国梁老先生就曾因为长期饱受糖尿病足困扰,初次就诊时伤口出现明显感染症状,散发着难闻异味。”陈睿告诉记者,面对复杂病情,她一方面细致地为伤口进行清创处理,采集渗出物样本送检,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华东医院伤口护理专家白皎皎主任进行远程会诊。
“现在我们与患者家属建立了微信沟通群,可以24小时解答护理疑问,指导居家护理要点,许老先生的伤口状况也日渐好转。”陈睿补充道,通过推进分级诊疗及双向转诊的落实,延吉社区护理中心为居民提供了高效、同质的专科护理服务。
自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创建以来,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累计提供专科护理超2000人次,覆盖伤口/造口、安宁疗护、中医、门诊小手术、血管通路维护等多方面,真正守护了“家门口”的居民健康。

上海市社区护理中心创建成功 受访者供图
社区医务工作者上门服务,对居民来说就像把健康送到了床边上。为更好服务周边居民,以最大的耐心和爱心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在繁忙的社区护理工作之余,陈睿创立了劳模工作室。作为中心“五室同堂”特色品牌中的一员,陈睿劳模工作室由劳模带领的一批精通职业技能、学有所长、术有专攻的护理人员组成。团队聚焦残疾人关爱、养老机构结对帮扶等民生热点,实现劳模品牌的传承和发扬,更好为居民服务。
劳模工作室同时和延吉街道与辖区内的养老院、护理院签订结对服务协议,将中心的专科护理服务能力辐射到周边护理院、养老院,让住养老人也能获得高质量社区护理服务。延吉社区生活着不少残疾人,工作室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指导,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心理辅导等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自劳模工作室创办以来,已有数千名老人和残疾人受益。
为青年护士提供多元化成长路径
作为社区护理专业的导师,陈睿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与青年护士结对,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为她们提供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科研实践等多元化成长路径,助力她们快速成长,已经成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陈睿的带领下,虞典等青年护士在2024年上海市“谢谢侬”家医团队风采展示比赛中就获得了团队三等奖和杨浦区多项单项奖的成绩。

陈睿工作照 受访者供图
“在实际工作中,陈睿老师除了给我们悉心的指导外,还让我对护理事业有了新的认知。”虞典告诉记者,“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挑剔的患者,陈睿老师每次都会耐心沟通,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除了医技过硬外,对待患者更需要一颗包容的心。”
在陈睿的悉心指导下,80后的虞典、90后的陈梦婷等青年护士在市、区两级技能竞赛中已获得10 余项大奖,“‘以赛促训、以训提能’已成为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丁勇表示,“现在陈睿的第三代徒弟已经是00后了,可以说为延吉社区的护理事业培养了一批又批的优秀人才。”